第三个习惯 锻炼自制力
高效能基督徒的习惯
“……务要加添……节制……因为你们 若在这些事上渐渐增长, 就必叫你们不至于闲懒无用 ……” 彼得后书1:5-9
本书融合我三大洲的经历与圣经的重要启示,探讨如何在个人成长、祷告、禁食、健康、财务、婚姻、育儿、引领人归向耶稣、顺服神并为神持守等关键领域提升效能。我们已观察到:通过经历自我约束学习,能促成个人成长。本章将更深入地阐述自律主题,并在后续研究中探讨自律的多元实践应用。缺乏自律,我们便无法成为最好的自己。
在事奉上帝时自律,意味着要自我监督。基督徒既不打卡上班,也没有主管要求每日汇报工作时长。在基督事工中,我们必须主动出击。缺乏自律轻而易举——若我们抱怨而非学习,沉睡而非祷告,无人会“告发”我们。无需向“上司”汇报——祂早已知晓。然而无论身处何种文化,那些甘愿自律之人终将获得成功。
自律是一种生活方式。生命中某一领域的自律会激发其他领域的自律渴望。为荣耀神而竭力追求卓越,使我们意识到自律在各领域的相互关联。某一领域的良好习惯会让其他领域更平和高效。当我们在生命某部分体验到规律与秩序的益处时,便会渴望将这些益处延伸至其他效率较低的领域。
规律的益处
难道你不庆幸不必每天纠结何时、何地、如何打理头发吗?难道不必每日思考何时、何地、如何刮胡子或修剪胡须不是更轻松吗?只需去一次打乱日常规律的露营之旅,你就会被迫花时间思考如何完成这些基本事务。这会让你意识到琐碎决策消耗了多少时间。常规能有效节省时间,我们应当积极建立良好习惯。若常规能解决生活小事,在大事上更能节省时间。
通过常规,你可以深思熟虑、一次定案,然后按日、周或年执行。在决定养成何种习惯时,你的价值观体系便开始发挥作用。一旦选择某种习惯,关键就在于持之以恒。我曾厌恶看牙医——总有几颗牙齿需要补洞,更讨厌听那些关于使用牙线的说教!1983年春天休假期间,我做了全面的美容牙科治疗。此后我决定将刷牙频率提升至每日两次,并坚持使用牙线。此后十九年间我未曾蛀牙。虽然懊悔没能更早做出这个决定,但庆幸自己及时行动。如今我无需纠结该刷牙还是该用牙线,因为当初的决定让我养成规律习惯。这看似陈词滥调的简单真理,却彰显了习惯的价值。
良好习惯的根基在于基本原则。情绪感受往往难以成为可靠的决策依据。本章提出若干值得深思的领域。规划人生航向时,请基于基本原则审慎决策,而非随情绪起伏。每次做出深思熟虑的决定后,请再做一个决定——选择坚持到底。明智的决策让我们能自动驾驶般抵达目的地。例如我的典型日常:晨起祷告、读经、每周禁食一日、研习课程、备课授课、维持办公时间、回电联络、打篮球或跑步锻炼,周日则静心休憩。这套习惯造就了我健康且极具效益的生活方式。
论思考与凝视
我曾立誓不再沉溺于邪恶念头。这个决心已多次实践。圣经明示我们当“拆毁各样的计谋,将各样拦阻人认识神的那些自高之事一概攻破,又将人所有的心意夺回,使他都顺服基督”(哥林多后书10:5)。我预先立下此决心。如今每当邪念袭来,我便启动祷告、自律、属灵操练及倚靠神的应对方案。即便在祷告中——无论独处或群体——仍会浮现污秽杂念。我早已预定:当这些念头来袭时,必当抵挡、争战并战胜它们。
有人说,恶魔虽不能洞悉我们所有心思,却能影响我们的思想。这意味着恶魔可能将某些念头植入我们脑海——很可能是我们不愿接受的念头。我们必须将它们驱逐出去。控制思想需要自律。恶魔诱惑我们产生邪恶念头的能力,可能没有某些惧怕恶魔的基督徒所言的那般强大。然而魔鬼似乎总搭便车——借由人类丰沛的想象力与邪恶的构思滋生。它们企图让恶念比我们追求纯洁公义时产生的念头更恶劣、更持久。我们必须抵挡它们。
凭我丰沛的想象力,即便没有魔鬼相助,也能自生诸多恶念。它能附着在我最微小的邪念上,将其转化为重大恶念。我决心将那开启恶念之门的主念与搭便车的恶念一并驱逐。人生旅途若无不良旅伴相随,自是平坦许多。魔鬼越是得意忘形,邪恶便越发猖獗。每当识破其恶意,我便奋力向相反方向推进。当我们沉溺于对邪念的憎恶与享受之间,便丧失了抉择的能力。我发现预先做好的决定比在压力下仓促抉择更易执行。先前的决断掌控着我的思想——以及我的目光。
我控制视线的准则源自《约伯记》中约伯宣告的道德准则:“我曾与眼睛立约,不放肆看女子”(约伯记31:1)。何等伟大的典范!有时大学里共事的女生们让我难以做到。我愿相信若她们知晓这会给男性带来困扰,便不会穿着低领紧身衣物。但无论如何,我决心控制自己的视线与思想。早前我便立定心志:与女性交谈时,目光只停留在她们的眼睛,绝不往下看。这个计划已多次在瞬间启动。同时,若情欲念头浮现,我会尝试看见女性的灵魂本质,以神所期望的方式去珍爱并为她祷告。我还决定:若难以做到,就向妻子查尔坦诚相告,请她与我同祷。这些时刻她给予我莫大帮助,而我始终庆幸自己对她保持着透明。
以下实例印证了预先决断的价值——当情境超出掌控时,仅凭自律便能践行承诺。在我任职的大学复印中心,三条服务通道前常有师生排队。某次轮到我取复印件时,一位研究生前辈前来交谈。她低领口的装扮让我庆幸自己早有定见:定睛注视她的双眼,对上帝的女儿们保持端庄态度。当晚与夏尔祷告时,我也感受到些许慰藉。在情绪高涨、兴奋或娱乐的当下,我们往往难以做出明智抉择。我们可以认同约伯的观点,与自己的眼睛立约——这才是深思熟虑的决定。此后,我们只需践行预先决定的自动行为。
预备禁食
第五、六章详述禁食要义,第十二章则深入探讨饮食习惯与健康问题。但此处需特别提及饮食习惯中关乎自律、影响禁食准备的一环——刺激物与化学物质的摄入。
有人建议禁食前数日戒除咖啡,使身体降低对咖啡因的依赖,从而更轻松地过渡到无食状态。提前戒咖啡优于同时戒除咖啡、糖分和食物——禁食首两日因咖啡因戒断引发的头痛既难受又分神。但更理想的做法是根本避免对糖分或咖啡因产生依赖。如此方能真正获得自由。
我最近进行了为期三天的禁食。妻子前往阿拉斯加探望孩子,迎接新诞生的孙女加入家庭。我正值春假,那周完全自主安排工作日程。首个周六醒来时,我意识到若愿意,接下来三天皆可自由禁食。因我素来不摄入糖分,故未出现“糖分戒断”头痛。由于不饮用咖啡或可乐,咖啡因戒断反应同样缺席。我无需提前戒糖戒咖啡因,便能直接开启三日断食。通过摄取滋养食物并远离刺激物,无论是每周一日断食还是每年三日断食,都会变得更轻松。
有些人放弃断食,正是因为首日摆脱化学物质的痛苦难以承受。依赖化学物质本身或许就不是明智之选。这取决于你对禁食带来的灵性警醒有多重视。若为减轻禁食难度而改变生活方式令你倍感压力,那么你无需任何借口——只需坦然承认:“禁食于我而言不值此代价。”
禁食虽不易,却能带来奇妙果效。禁食能助人更专注祷告、领悟圣言、聆听神的声音。禁食需要自律——决意禁食并坚持到底皆需自律。然而禁食本身并不如我们想象中艰难。问题在于长期摄入化学物质与兴奋剂会增加禁食难度。这种问题在禁食时显现,但本质上并非禁食本身的问题,而是不良饮食习惯所致。
第五章将详述禁食,此处不再赘述。只需谨记:在生活某一领域实践的自律与自制,必将积极影响其他领域。我每周定期禁食前,先通过恒常祷告培养了自律。当一个习惯养成时,我已准备好建立另一个良性习惯。每日自律饮食的操练,使我能在准备就绪时从容禁食。通过自律培养的正确饮食习惯,能塑造“心胜于物”——即意志力战胜食欲——的思维模式。遗憾的是,对食物中的糖分和咖啡因的依赖,剥夺了某些人体验禁食喜悦与胜利的机会。禁食如此重要且有益,值得我们规范日常饮食以更轻松地实践。
禁食所锻炼的自制力与战胜食欲的胜利,虽本身意义重大,却只是更大胜利的一部分:我们的灵魂掌权,而非肉体。食物将服侍我们,而非控制我们。我们可以宣告:“这对我而言价值非凡。”
如何决定祷告时长
祷告的规律性或许是我们最需要自律的领域。神学院初年,父母赠予我两本伦纳德·雷文希尔的祷告著作,对我影响深远。若能寻得,请务必一读——《复兴为何迟延》与《属灵食粮》。同期收到的父亲来信中,他建议我养成每日祷告一小时的习惯。我始终觉得有趣的是,上帝竟借父亲的这封信对我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。据我所知,父亲本人并未养成这个习惯。他是个好人,但母亲在属灵力量和洞察力上远胜于他。无论如何,雷文希尔的著作与父亲的建议共同激励我,自神学院二年级(1963至1964年)起便坚持这个习惯至今。
我不记得何时开始改变,但很快便从每日一小时增加到两小时。多年来我基本维持着这个时长。我建议大家设定每日祷告时长,不要仅凭心情决定。虽然可能存在例外,但多数人若固定祷告时间,不仅会更规律,祷告时长也会超过随心而停的情况。
耶稣曾邀请门徒与他一同祷告一小时。作家大卫·威尔克森建议我们奉献十分之一的时间——这意味着每天需花两小时二十四分钟。我选择每日清晨祷告两小时。请找出最适合你的方式,然后只需自律地践行这个决定。
为此,你可能需要减少在次要活动上的时间投入。我向来不常看电视。童年时家里没有电视机,因父母认为我们不该看。因此我无需戒除电视瘾,但理解有些人需要这样做。十九岁时我便确定了每日祷告时长,这让我在建立良好习惯时,无需克服太多不良习惯的干扰。人生越早养成好习惯,越容易坚持。固定祷告时间或许是我最好的习惯。由此衍生出许多其他良善习惯,同样成为我生命中的莫大祝福。当然,重点不在于耗费多少小时祷告,而在于祷告本身。
在我们预留的祷告时间里,必须以自律专注于当下。无论是在圣灵特别感动下祷告,还是通过常规流程祷告,这点都至关重要。全程保持专注需要自律与克制。第五章将说明,按莱里·利亚的公式按主祷文六部分祷告对许多人极有帮助——这能让我们聚焦主题,循序渐进。预设祷告时长能激励我们更投入,因为习惯充分利用预留时间。划分时间的根本目的,正是为了增加祷告量。我们当善用一切能促进祷告量或质量的辅助手段。
在确定祷告时段与时长后,通过自律坚持执行,同时保留随时调整计划的弹性。我曾决心清晨五点半起床以增加祷告时间,四天后却因疲惫不堪而无法祷告或从事任何事务。我意识到必须恢复充足睡眠,才能以安歇的躯体和专注的心灵祷告。虽有伟大的祷告勇士能在清晨时分祷告,但每个人都需按上帝所造的本相,寻得最适合自己的方式。
当我参加马拉松时,会以全程可维持的速度全力奔跑。若加速过猛,双腿便会抽筋或出现其他警示信号。若分心减速过多,则知自己未尽全力,最终成绩必然不佳。我学会倾听身体的节奏,以可维持的速度全力奔跑。在比赛前20英里,我严格要求自己避免冲刺。全程保持速度远比冲刺重要。基督徒生活的祷告时间与其他操练,同样更像马拉松而非短跑。找到你能维持的最佳节奏,并始终如一地坚持。
读经习惯
自1963年夏天起,我养成了每年通读圣经的习惯。这个习惯源于阅读伊丽莎白·艾略特的《荣耀之门》。书中描述了她的丈夫吉姆·艾略特如何热爱圣经并坚持阅读。事实上,那年夏天我同时建立了两个习惯:每年通读圣经和每日固定时间祷告一小时。那段经历使我经历了重大的属灵转变,决心将属灵追求置于其他事物之上。定期祷告与读经的习惯,正是我价值观积极转变的实际体现。自1963年夏天以来,我每日与主相会的时光始终充满喜乐。这并非每日重新抉择之事——我只是践行既定的决心。当日的经文常能即时给予我帮助。
我的圣经共有1094页经文。若平日每日读三页,周日读四页,365天便能通读全书。不妨将你圣经的页数除以365,制定专属计划。市面上有年度读经图表,甚至还有按时间顺序编排的分日读经本,引导读者逐年通读。关键不在于选择方法,而在于培养定期接受圣经教导的自律。圣经某些部分读起来不如其他章节轻松,这更应促使我们决心通读全书——而非仅读轻松或喜爱的部分。
上帝的灵借着“书面话语”——圣经——向我们说话。祂反复以精准、直指人心的方式影响我们的价值观体系,并为敬虔生活带来极大激励。心灵上,我们就是我们所读的。养成阅读神话语的习惯,对神仆人的成长至关重要。
避免极端
本书常穿插个人轶事,帮助我们理解如何将圣经原则应用于日常生活。然而以下叙述则说明了何时不该强迫自律——那些神要我们放松身心、享受欢愉的时刻。自律固然可贵,但其运用需明辨轻重缓急,讲究节制与平衡。
神赐予人类婚姻中肉体亲密之乐,实为伟大恩典。然而某些心怀善意的好人,却以自律之名——实为不必要的刻苦——剥夺了神在婚姻中为我们预备的祝福。双方合意为特定目的暂时禁欲自有其意义,但这并非本文论点。《希伯来书》13:4说:“婚姻当被众人尊重,床第当保持纯洁...”多数译本将其译为命令句,但根据希腊语语法,此句既可作陈述句亦可作命令句。婚姻为众人所尊荣,床榻本是圣洁的“——这亦是另一种可能的译法。从道德层面而言,婚姻床榻理当保持圣洁;而在许多基督徒婚姻中,这本就是自然状态。保持圣洁固然必要,但”床榻本是圣洁"才是更根本的真理。若夫妻能以更自由、更富创造力的方式放松束缚,婚姻将获得更大满足,通奸与离婚现象也将减少。
《箴言》与《雅歌》中的直白教导清晰可见。圣经鼓励夫妻享受彼此的身体。上帝本意是让肉体亲密成为愉悦且可反复体验的恩赐。这份礼物美妙得不容拒绝,珍贵得不容撒旦窃取。在亲密时刻,夫妻应放松身心、发挥创意,在双方合意时尽情享受欢愉。
当婚姻以纯洁无瑕的状态缔结时,新婚之夜开启的探索之旅便能延续多年。正如婚外行为需保持贞洁、得体、克制与自律,我们也应在婚姻中守护这些亲密奥秘。若夫妻在婚姻内少些拘谨、多些激情策划,婚外情便难以动摇。如前所述,圣经明示婚姻是神圣的,床榻是纯洁的,性是蒙福的。我们确需在诸多场合克制情欲,但肉体亲密是上帝赐予的福地——夫妻双方可在此享受彼此舒适的肢体自由,无需在神面前感到羞耻。我多年的婚姻经历印证了这一理念,以下两个悲剧故事将进一步佐证。
有次我们回美国休假时,去中西部某教会做客。牧师夫人负责成人主日学课程。为阐释奉献与祷告的重要性,她告诉学员:她与丈夫约定每周六晚禁欲,以便为次日礼拜全心祷告。我当时暗自嘀咕: “幸好我们没这规矩,但他们确实很虔诚。”多年后我才知晓,那位牧师竟有婚外情导致教会分裂。其中必有我未知的缘由,故不敢妄加评判。但我始终在思索:他们那份蒙神悦纳的节制,是否演变成了极端的自我克制与苦修——这或许正是仇敌的工具。在我们努力避免婚姻重蹈那对夫妇覆辙时,不如享受更多私密的欢愉时刻。
年轻时,我曾向一位备受尊敬的敬虔长者寻求建议。当时我正为性问题所困——这对重视性纯洁的普通单身青年而言实属常态。这位导师坚称婚后仍需自律,不能随时随地体验肉体亲密。他解释说,工作与责任会阻隔已婚者的亲密接触,即便他们身处相同的工作或生活环境。很长一段时间里,我从未质疑过他的观点。
一年半后,我还是单身时偶然得知一件事,让我对他理念有了全新认识。那位辅导员的基督徒妻子向我倾诉,在我接受她丈夫辅导后,她竟与他人发生了婚外情。她告诉我新伴侣如何温柔体贴,而丈夫却对她的生理需求漠不关心。尽管丈夫虔诚专一,却显然被工作占据了全部心神,令她感到被忽视。
遗憾的是,这位咨询师的妻子处理方式欠妥,但事件清晰地向我揭示:刻苦——不必要的自我压抑——会使人更易受伤害。正是这段意外获得的第一手经历,让我领悟了重要教训:看似美好而理想化的奉献事工,可能助长甚至催生道德悲剧的土壤。我原以为是属灵的节制,实则已滑向咨询师不必要的刻苦。我决心遵循他的建议与属灵榜样,唯有一点例外——拒绝“随时随地”享受亲密欢愉。从他们悲惨的经历中,我领悟到白日亲密关系的正当性。这种认知为我的婚姻增添了许多幸福体验。
或许你会质疑我与辅导员妻子对话的妥当性。当时身为青年男子,我未曾意识到自己正进行一场危险的对话。无论单身或已婚,男性都不应与除妻子之外的任何人单独深入探讨性话题。若两人同意讨论此类议题,另一位女性也应在场。此类谈话之所以令人脆弱,在于与异性探讨亲密话题时,我们精神上已进入亲密的人际领域。当对话对象非配偶时,单独相处便显得不合宜。基督徒必须自律以避免这种潜在破坏性情境。
我们多数人既面临诱惑又工作繁重,常在日夜劳作后疲惫入眠。理应享有与配偶在自家共度白昼私密时光的自由。神期待我们为祂的事业全心奉献、热忱投入,然而仇敌狡猾地利用这份奉献与热忱来掠夺我们。仇敌瞄准的正是那些助我们终生以满足、喜乐与纯洁侍奉上帝的喜乐。毕竟,上帝创造了我们这副奇妙的躯体——它拥有迷人的构造、有趣的功能,既能欢庆喜乐,也能在沉重的公共责任之外提供私密的狂喜逃离。
本章的核心要义在于鼓励各位通过深思熟虑的决策,提升基督徒生活的秩序与效能。此后我们只需执行既定决策,遵循计划,开启自动导航模式。但我们并非机器,情感需要被包容。日程与睡眠模式未必尽在掌控,此时需保持弹性。当他人需求凌驾于精心规划的日程之上时,我们必须作出调整。学会辨识特殊情境本身就是一门艺术。何时该搁置常规、顺势而为,实属挑战。就我个人而言,每月总有数次需要如此调整。我们应当接纳例外,但基本原则不变:真正的例外,必须是真正的例外。
圣灵果子的果实——节制,正是有序而高效的基督徒生活的核心。神愿祂的仆人享受秩序带来的益处,故教导我们掳掠一切意念,掌管己身。祂盼望我们经历成长、结出果实、得享满足与平安,并获得更多领受天启的契机。祂深知节制是关键所在。我们常深知该做什么,却未能付诸实践。结果,我们经历了表现与潜能之间不必要的差距。缩小或消除这种差距的关键在于自律。潜能的定义就是我们能够实现的事物,而自律能带来巨大改变。我们的潜能代表着我们可能做到的事。作为才干的管家,我们应当践行所能做到的事。换言之,只要我们愿意去做,就能做到。正因如此,这圣灵的果子才如此珍贵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