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八个习惯 在婚姻成长中塑造品格
高效能基督徒的习惯
“……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,你们也要怎样待人。” 马太福音7:12
本书大部分内容探讨个人习惯——如何规划自身生活以充分发挥潜能。然而接下来的三个习惯则聚焦于家庭关系。若能将这些关系转化为个人成长的养分,而非任其消耗我们的资源,便能收获美妙增益。家庭关系是上帝塑造我们效法基督的主要途径。其中我们必须学会牺牲——舍己——方能见效。本章探讨婚姻中的个人成长。接下来的两章将揭示:在帮助子女成长的过程中,我们自身也获得巨大发展。
你是否渴望拥有如此美满的婚姻,以致他人以你们为榜样?若践行此处所学,你必能得偿所愿。谁愿将就次等婚姻——当两位卓越的基督徒本可携手共进、共同成长?
神渴望婚姻健康且充满肯定。祂的话语为婚姻奠基提供了指引。我们可将婚姻视为塑造属灵品格的工坊,使夫妻关系成为服事团队。美满婚姻需要精心建造,而非偶然得来。维系与提升是贯穿一生的持续工程。我和妻子查尔学会了彼此“转向”而非“背离”。婚姻犹如多面钻石,值得反复打磨。在接下来的篇章中,你将读到我们自1969年4月携手走过的幸福岁月里所领悟的智慧。
婚姻与文化议题
试观儒家家族体系中的婚姻。我和查尔在亚洲服侍十八年,亲历亚洲家族传统中微妙的残余——逝去的祖先被认为仍活跃于后代的日常生活中,人们相信他们能为在世者带来福泽或惩罚。这正是崇拜祖先的根源。祭祖习俗及伴随的尊亲理念,构筑了垂直的家族结构:儿子侍奉父亲。父母为子女择偶。妻子婚后不改姓氏,始终是夫家中的外人。
在如此父权制与垂直化的家族体系中,儿媳侍奉婆婆。最不幸的是,爱妻被视为对父母的侮辱。男子娶妻为的是延续子嗣。婚姻既是取悦祖先的手段,也是培育未来祭祀者的途径。子女侍奉父母只为博取欢心,期盼父母“离世”后(在这种世界观中父母并未真正离去)能免遭厄运。在此环境下,妻子们愤恨被利用,终日期盼着能反过来利用自己的儿媳。可悲却又情有可原的是,婚姻中常缺失浪漫,而婚外却浪漫横生!
1996年我们重返美国,发现婚姻正遭受另一种冲击。年轻一代常认为浪漫是婚姻唯一根基,当激情消退便认定爱情已逝。美国文化已遗忘:爱与否实属意志抉择,婚姻乃终身契约。打破神圣契约已成为文化常态,连信徒也不例外。基督徒离婚率与非基督徒群体不相上下。在重生信徒比例较低的东北部各州,离婚率最低;而在重生信徒比例较高的圣经地带及南部地区,离婚率却居高不下!
本章并非反离婚的檄文。我们将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,阐明如何在婚姻成长中共同成长。若能在婚姻中不断淬炼品格,我们便经历了人类社会结构中最具力量的发展进程。岁月流转间,我们不断改变,环境亦随之变迁。无人能预知伴侣或处境将如何演变。但契约依然有效。我们对婚姻的浪漫憧憬或许已成海市蜃楼,精心筹备的甜蜜点心或许已化作干涸的沙漠。但若能把握正确重心,海市蜃楼可重现婚姻真谛,干涸沙漠亦可化作甜蜜点心——一切皆在于重心所在!
亚洲婚姻受制于代际家庭压力,而美国婚姻往往轻率缔结又频繁破裂。圣经为婚姻提供了诸多有益指引:塑造个人品格、建立平等伙伴关系、通过婚姻事奉上帝。更可贵的是,我们还能真正享受浪漫!调查显示,基督徒在亲密关系中获得满足感的比例最高。非基督徒虽多谈论此事,但基督徒在享受亲密时更无悔恨、内疚或疑虑。我和查尔斯与数百对夫妇一样,学会了在婚姻中成为知心好友,享受着比好莱坞任何爱情片更美妙的盛宴。如同其他成熟的基督徒和幸福伴侣,我们也像热恋中的年轻人般嬉笑打闹、谈天说地、扫落叶洗碗碟。你也能做到!
互惠原则
互惠即以同等回报。婚姻伴侣间持续进行着言语交流,其质量可优可劣。撒但企图在婚姻中播下不和种子,破坏我们的喜乐。它试图在夫妻间制造隔阂,分而治之,摧毁婚姻中本可因合一与目标而获得的力量。撒但企图开启负面互惠循环。神愿助我们维系良性循环。亲密关系中的行为举止深受互惠原则影响。你听过配偶间温暖肯定的对话:“这件衣服很适合你”、“谢谢,我觉得你也很棒”。我们也听过负面循环:“这动作真笨拙” “你挡路了,笨蛋。”人类天性倾向以善报善或以恶报恶,这种互动的强度与频率皆可增减。关键在于减缓、缩小甚至终止负面循环,同时启动并加速正向循环的进程。
圣经教导:“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,你们也要怎样待人”(马太福音7:12)。若你不满他人对待你的方式,请先审视自己的待人方式!对方不可能永远以恶报善。若你未获礼遇尊重,或许正因你未曾给予礼遇尊重。神的法则对我们有益。上述经文可译为:“你待人如己所愿,于己有益。”播撒礼貌、诚实、肯定与关怀的种子,你终将收获礼貌、诚实、肯定与关怀的祝福。成为好伴侣,你自会拥有好伴侣。让婚姻中的良性循环持续运转。
若你尚未结婚,请审视与伴侣的关系:对方是否具备建立相互肯定的互惠关系潜质?美满婚姻(包括亲密体验)皆奠基于此种成熟度。我下班回家时,总爱在车库门开启时宣告归来,沿走廊轻唱: “嘿,宝贝,想问你愿不愿做我的人。”这为整个晚餐时光和夜晚定下美好基调,因为妻子总会热情回应。
榜样原则
婚姻角色大多通过长期潜移默化的观察习得。父亲给予我的最大馈赠,是将母亲视若女王。他总对她赞美有加,言语间尽是温柔。他绝不容许任何子女批评母亲。可悲的是,我们中有些人必须克服不良榜样带来的劣势——毕竟父母并非我们所选。但请振作起来,榜样问题有解!我们当孝敬父母。若他们未能成为合格的婚姻榜样,就另寻典范——更美好的范例——并追随你选择的榜样。
你能给子女最好的礼物是什么?在父母相互尊重的关系中长大的女儿,自己绝不会将就——她很安全。你不必担心她结交不良群体;她见过美好的榜样,深知自己在家中获得的尊重,也目睹母亲受的尊重,绝不会接受次等关系。在见证父母相互尊重的成长环境中,儿子将理解温柔伴侣的价值。他也会寻求能建立相互肯定、彼此尊重婚姻的妻子。他同样获得了安全感。
在软弱中发掘力量
人皆有强弱之分。耐人寻味的是,弱点背后往往暗藏力量:仁慈者看似软弱,实则善解人意;自律者看似刻板,实则值得信赖;灵活者虽达不到目标速度快,却能适应各种处境。难点在于弱点往往比优点更显眼,尤其当优点尚未被发掘时。请将此视为探索伴侣弱点背后潜藏优势的契机。当我们发现这些优势,便能着手培养并激发它们。让我们学会善用伴侣的优势,同时弥补其不足。这能否消除弱点?不能,但它能改变关注焦点,从而将关系从相互指责的战场转化为彼此欣赏优势的契机。
查尔斯富有创造力。她似乎总有源源不断的妙想——多到无暇完成所有构思。刚着手帮人解决某个难题,转眼又想到为孙辈制作精美礼物的绝妙点子。很长一段时间,我抱怨家中堆满未完成的项目,它们散落在房间各处,藏在壁橱、箱子和抽屉里。后来我学会了欣赏她的创造力!如今有时我会帮她完成这些项目,有时则单纯给她“空间”让她自己完成。识别弱点与优势;弥补弱点;发挥优势。若能做到这点,家庭的和谐程度将大幅提升。
平等伙伴原则
此原则亦可称为相互顺服原则。婚姻是平等伙伴关系与相互顺服的融合。彼得前书3章7节称妻子为“与你们同作后嗣的”。上帝是我的岳父!若我未好好照顾查尔,上帝便不会应允我的祷告。当我祷告时,上帝会问:"你如何对待查尔?你如何照顾我的女儿?"当婚姻以圣经中尊重与平等的准则保持平衡——彼此尊重、互相体恤、分担重担时,竞争便转化为合作。你的配偶是上帝的儿女——切勿伤害上帝的孩子!在成为我的妻子之前(且永远如此),查尔首先是我的基督徒姐妹。
《以弗所书》5章婚姻教导的开篇写着:“因着基督,你们要彼此顺服。”许多圣经出版商在此处错误地插入“妻子与丈夫”的标题,将这节经文排除在夫妻教导之外。保罗并未设置此标题,是我们后来添加的。换言之,保罗在《以弗所书》第五章论及婚姻关系的开篇之语正是:“因着敬畏基督,彼此顺服。”顺服的责任不仅在妻子,也在丈夫。这种相互顺服的原则适用于所有家庭关系,尤其体现在夫妻伙伴关系中。能领悟此道者并非软弱之人,而是刚强之人。软弱之人畏惧暴露脆弱,执意己见;刚强之人懂得何时退让,并具备践行此道的品格。
关怀至深方敢直言
婚姻中固然应彼此包容忍耐,但对伴侣过失的过度宽容反而会酿成隐患。神能赐下智慧与恩典,使我们明辨何时该向伴侣让步。祂也能帮助我们明白,何时以温柔方式提出问题最能荣耀祂(及伴侣)。我们不该过度苛责,但应当怀着足够的爱去探讨真实问题。
为了自身持续成长,请营造让伴侣能指出你盲点的氛围。同样地,不要纵容伴侣反复犯下严重错误。要以充满爱意且委婉的方式提出。否则,你就是在默许这种行为,显得默认其合理性。这种现象有时被称为共生依赖。当一方变得过度宽容时,他或她就失去了学习如何礼貌处理问题的能力。结果,另一方也失去了通过面对自身缺点而成长的机会。总是随心所欲的人会变得越来越不灵活。遗憾的是,某些婚姻中伴侣会随岁月流逝逐渐走向两极:一方日益消极,另一方愈发固执。这对双方乃至亲友都无益处!
婚姻成长是令人振奋的终身渐进过程。其中既包含珍视自我成长而欣然接受批评,也包含珍视伴侣成长而勇于直面问题。请鼓起勇气,不仅要挽救婚姻,更要在婚姻中共同成长。当对方过度掌控时,你可以通过坚定而友善地表达自我来温和而坚决地抗拒——或直面对方。我曾读到一个故事:丈夫厌倦了年复一年陪妻子度过她理想的假期,最终在送妻子登上她梦寐以求的航班后,独自踏上了旅程。我虽不必采取如此激进的手段,但最近一次家庭夏季度假中,我多次感受到被迫参与非自愿活动的压力。谨记本文探讨的原则,我表明“这次我选择旁观”。我用祷告度过这段时光,阅读书籍,并进行训练跑。当全家再次团聚时,我由衷欣喜。
头衔原则
婚姻中的头衔观念常遭严厉批评,主要源于人们的误解。头衔并非丈夫对权力的攫取,而是份沉重的责任——既非头痛也非头脑游戏。它意味着维护身体(此处指妻子)的合一、关怀、供给与滋养,有时更需在出错时承担责任。它还建立秩序,意味着有人引领,有人跟随。但领导权的首要责任是关怀对方。“凌驾于人”与“对福祉负责”之间存在天壤之别。
健康的领导权要求在制定计划时自由讨论。聪慧而深情的丈夫会在规划过程中征求妻子的建议并共同祷告。经共同商议与祷告诞生的计划更易实施,因双方都对此“拥有主权”。1991年赴华前,我渴望前往,但夏尔却不愿同行。我知她心存抗拒,便承诺若她不愿去便不前往。而她深知若不赴约我会多么失望,最终仍选择同行。她的决定依据《活泼生命圣经》中这节经文:“妻子要顺服丈夫的安排”(彼得前书3:1)。这个妻子应尽的本分,与丈夫“像基督爱教会那样爱护妻子”的责任相辅相成。基督为教会舍己,成就救赎并赐下永恒的安慰。这两项职责本可完美契合,但关键在于丈夫不可强求顺服。顺服不是强求,而是伴侣自愿给予。当丈夫尽好本分时,妻子的角色便轻松许多。这令我深感警醒。当夏尔明白我的心意时,她会努力配合;正如我知晓她的需求时,便尽力满足。她往往比我做得更好。
头肩负着保护身体——即妻子的责任。丈夫必须保护妻子免受外界威胁,甚至包括子女。我绝不容许儿子对查尔出言不敬。外部威胁或许最易应对,但丈夫更需防范自身对妻子的伤害——这才是真正的难关。正因查尔信任深爱我,在我面前卸下防备,反而更易受到我的伤害。妻子需要丈夫的支持而非攻击。还有第三种危险——丈夫必须学会保护妻子免于自我贬低。有时查尔会陷入消沉,过度苛责自己。作为头,我的责任之一就是提醒她不要如此苛责自己,并寻找鼓励她的方式。
丈夫当像耶稣爱教会、为教会舍己那样爱妻子。不仅要滋养守护,更要维系婚姻的合一——这同样是元首之责的内涵。耶稣甘愿承担罪责拯救教会,而祂本是无罪的!效法祂的榜样,丈夫有时必须“承担”罪责或承受指责来保全婚姻。我们何其常与榜样相去甚远。当丈夫指责妻子而非维护她——当他们将罪责推给妻子而非自己承担——便辜负了掌权者的责任。唯有丈夫足够“男子汉”承认错误,或足够效法基督主动承担罪责而非推诿,婚姻关系方能成长。最难说出口的六个字往往最关键:“是我错了,我道歉。” 像耶稣这般担当罪责的榜样,能为身体带来安慰,使整体合一。在耶稣身上,教会因赦免而得安慰,与基督合而为一。在我们身上,真正负责任的头衔意味着妻子免于指责,双方在婚姻中享受美妙的合一。这便是头衔的典范:"我没意识到自己要求过高。我感到抱歉。我能如何帮助你?”这种负责任的头衔所创造的温暖,会愉快地延伸到婚姻的其他方面。温柔而充满爱意的言语之后,温柔而充满爱意的触碰会更令人欣喜地被接受。当妻子感到丈夫的安全感时,她们更容易敞开心扉,张开双臂拥抱丈夫。
婚姻是一种高度共生关系——两个不同的有机体在互利关系中相处。当双方都更出色地履行职责时,另一方也会如鱼得水。向承认错误的丈夫顺服,远比顺服那个总要争辩对错的丈夫容易得多。当妻子努力配合丈夫的计划时,丈夫自然更愿意保护她、滋养她。这正是我的亲身经历。而我从未经历过——但观察到会更困难的是——想要保护和滋养一个叛逆的妻子。无论她表现为主动反抗,抑或仅以消极抗拒——如拖延配合或拒绝协作——皆是如此。迟缓或勉强的配合,已然与消极反抗危险地近在咫尺。妻子应当主动扶持丈夫,他们确实需要这份支持。丈夫们请注意:对妻子提出苛求,已偏离《以弗所书》所论养育型领导的本质。若不慎守分寸,领导权极易蜕变为父权专制。
勿让一粒坏苹果腐蚀整筐
勿让一粒坏苹果腐蚀整筐
篮中一粒腐烂的苹果会传染其他苹果。若长期暴露,整筐终将变质。婚姻之篮中有六粒苹果——即婚姻中可能产生共识或分歧的六大领域:
* 哲学/宗教观
* 休闲时间分配
* 育儿观
* 财务管理
* 亲密关系
* 教育理念
当婚姻伴侣在任一领域遭遇困境时,最佳策略是将其隔离并划定边界。某一领域的症结无需波及健康领域,应全力守护其余健全部分。这种策略能为关系注入必要韧性,使其在修复病灶时保持整体稳定。
有些伴侣因婚姻其他领域的问题而拒绝给予对方亲密身体愉悦。然而当一个苹果腐坏时,其他苹果也会受影响——情绪只会积压而非消散。唯有保持其他“苹果”的健康,才能维持良好的问题解决环境。最终双方都将受益。
自11岁开始送报以来,我始终恪守奉献、储蓄原则,远离债务。但查尔的成长背景不同,她向来比我更慷慨。在我们家庭中,我是储蓄者,她是消费方。婚后我们不断就此展开讨论——有时长谈,有时激烈争执!历经多年,我们仍未找到某种划时代的、突破性的、全面的、皆大欢喜的解决方案!
我正变得更开明,她也逐渐认识到良好财政政策的智慧。我们都在逐步获益。篮子里的这颗苹果曾多次险些腐坏其他苹果,但我们从未让这种情况发生。其余五颗苹果带给我们无限欢愉。每当涉及金钱决策,我们便审慎商议。那颗可能腐蚀整篮苹果的毒苹果是什么?它或许会阻碍你成为最好的自己。但若处理得当,它反而能助你臻于至善。选择权在你手中。切记:莫让某个棘手领域腐蚀其他美好部分。享受美好领域,在磨砺潜在困难领域时提升品格。你们都能成为最好的自己。
学会如何争论
学会如何争论
为何我们总认为其他关系中应保持礼貌,却忽视了这段重要关系中的礼节?我们都享受被礼遇的感觉,且保持礼貌比粗鲁更愉快。因此争论时应保持秩序。每对伴侣都会因某些事争执。婚姻本就是塑造品格的重要战场,学会建设性争论至关重要。但时机决定一切——当对话过于激烈时,不妨约定时间再讨论当前分歧。这能让双方冷静下来。
我和查尔约定:若一方想提出新问题,需另行预约时间,或约定下次讨论。关键在于:每个问题都应通过讨论单独解决;提出其他问题就是争吵。我们并非在竞争,而是携手寻求问题解决方案。争论的目标是找出最有利于婚姻和伴侣的方案。反击(在其他领域提出新问题)并非良好的争论技巧,只会适得其反。此外,我们应学会针对问题争论,而非攻击个人。
观点A和观点B或许对伴侣A或伴侣B更有利,但方案C可能最有利于关系发展——这才是双方共赢!方案C的变体是:本次采纳观点A,下次采纳观点B。但若始终遵循观点A,将导致两种不良后果:A变得更固执,B无法成长。B方可能闷闷不乐或默默消沉。若任一方固执主导,双方都无法充分成长。让我们更关注共同成长,而非执着于证明自己永远正确。
妥协一词可能暗示着损失。妥协意味着双方都未能如愿。这种认知是错误的。实际上双方都获得了真正想要的。“协商解决”这个说法更为贴切。协商解决有利于维系关系,因而对双方皆有益处。达成协商协议时,双方皆为赢家。
数月前,我备妥早餐后唤查尔入席。她当时在隔壁房间正大声朗读报纸文章给我听。我边为早餐做最后准备边第二次呼唤她,她仍继续阅读。第三次我提高音调呼唤,她才终于出现。“我正在给你读文章呢,”她说。我语气不善地回应:“你可曾想过,或许我根本不想听这篇文章?”早餐时我们少了平日的亲昵闲聊,随后我便出门上班。
下午回家时,查尔温柔地质问我:“你叫我吃早餐的方式伤了我的心。我正想和你分享重要的事。”她平静地解释,早餐时她确实不快,但选择延后沟通。她提醒我,以前她叫我吃晚饭时,我总沉迷于电子邮件。午后的宁静里,我们化解了早餐时的误会。我们约定:我将更早赴晚餐,她则会更及时来吃早餐。我们领悟到,短暂推迟冲突并非回避问题,而是避免在情绪激动时处理矛盾的智慧之举。如此双方皆得益处。
清理心灵垃圾
切莫让怨恨或未解的矛盾在空气中沉淀。“不可含怒到日落”(以弗所书4:26)。我和查尔不愿让问题发酵。我们约定宁可坦诚沟通,也不愿给感染的伤口敷上敷衍的绷带。
每日睡前共同祷告是清理心灵垃圾的好时机。夫妻既要单独祷告,也应共同祷告。我们家早晨各自祷告,但每晚睡前会一起大声祷告。我们还喜欢分享各自读经的领悟。这样既能促进彼此灵命成长,又能在分享中共同进步。这有助于让圣经成为婚姻行为的准则。
每晚祷告时,我总爱感谢神赐下查尔和她的敬虔品格,祈求神在她工作的每个阶段都赐福于她。这份感动几乎与听她为我祷告时同样强烈——她感谢上帝赐予我一位爱她的丈夫,为我在大学、家庭或海外事工中可能面临的挑战代祷。这让我感到力量充盈、被珍视。每当她为我品格的某个方面感谢上帝,都激励我更努力活出她的期许。
并肩同行
婚姻伴侣无法满足对方所有需求。我曾渴望彼此所有活动都紧密交织,如今却相信最健康的状态是:双方不面对彼此,而是共同面对上帝、他人、服务项目与生命使命——手牵手,心连心,肩并肩。我们仍需定期面对彼此,方能肩并肩面对这些事物。然而,若夫妻只顾面对彼此,对神或他人皆无裨益。他们终将厌倦对方!伴侣有时需彼此释放,有时则需专注彼此。若能找到超越二人的宏伟事业,这样的夫妻便幸福了!他们能共同成长,彼此更快乐,也更能造福对方、造福神、造福他人。
如今我鼓励查尔拓展自己的社交圈与活动。她也允许我同样自由发展。每日结束时,我们分享各自经历,彼此都因此成长。我从他人对她艺术作品的评论中获益,她则从我在课堂和篮球场的经历中学习。我们热爱分享生活,却懂得避免窒息对方。我们都在不断成长。
让耶稣居于中心
对耶稣强烈的炽热之爱,使婚姻伴侣彼此吸引。几年前一位教授朋友邀我在她的旧约神学课上分享。听众中一名学生察觉了我对查尔的爱。后来他在图书馆遇见查尔,发现她正是我所提及的查尔。于是两人就查尔对我的爱展开了交流。更晚些时候,他在复印中心遇见我。他坦言与查尔交谈后曾自问:“为何他们如此深爱彼此?”他说主当时启示他:“因他们先爱我。”
正因我先爱上帝,我对查尔的爱才比先爱她时更深;正因查尔先爱上帝,她对我的爱才比先爱我时更浓。这看似矛盾,但当我们最爱上帝时,爱他人的能力反而增强。还有另一重矛盾:当婚姻关系中优先追求成熟友谊时,爱的肢体表达、浪漫欢愉与肉体满足反而会超越单纯追求肉体欢愉的境界,变得更美妙。婚姻中的成熟友谊是健康、持久、亲密体验的基础。成熟友谊维系着充实自由的亲密关系所需的信任。“你们要先求他的国和他的义,这些东西都要加给你们了”(马太福音6:33)。
即刻开始调整心态
或许你尚未结婚。或许你阅读此文是为帮助已婚友人。又或许你计划未来步入婚姻。若你立志结婚,那么婚姻的准备与品格塑造的心态培养,都应在婚礼前很久就开始 婚礼前就该开始。我们不应仅聚焦于保持性纯洁。诚然,我们应当保持纯洁,但在为建立相互肯定、共同成长的婚姻做准备时,我们还需深入思考:应当在交往期间建立尊重与理解,并以善意和刻意的方式彼此试炼。请记住,你与约会对象并非彼此拥有,也非被对方拥有;要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对方,并要求对方同样尊重你。对待每位约会对象时,请秉持你期望未来伴侣的约会对象对你展现的同等尊重。若对方不愿建立成熟关系,请温和而坚定地终止交往。这可能是你为自己做过的最明智决定——同时也是对方的一记当头棒喝!
恋爱期间请保持清醒与警觉,洞察伴侣的心灵、思想与灵魂。凭什么认为那个对你不敬的人,婚后就会突然变得尊重你?学会洞察一个人的灵魂本质。别让当今文化把你塑造成它的模样。如今全球范围内,婚姻选择权正日益回归当事人。在美国,你有权选择约会对象和结婚对象。宁可不婚,也别嫁错人。留意求爱对象如何对待父母、手足、服务生,以及如何应对冒犯与打扰。通过观察,你能洞悉其品性。保持清醒头脑,切勿让情感失控——至少此刻不必。这样做并非对伴侣不公;若放任情感,你才是对自己不公。根据上帝的话语,婚姻是终身契约;婚姻是永恒的承诺。
婚姻是伟大而美妙的体验!无人该在“婚姻能否持久”的不安中煎熬。它必将持久,也必须持久。若知婚姻永恒,你必更努力完善自我与婚姻。婚姻的幸福源于神的旨意!祂的计划与律法最为完美。唯有违背神的律法,婚姻关系才会丧失神所赋予的喜乐与品格成长。
在婚礼仪式中,我和查尔互唱了这首歌。它诉说着1969年4月27日我们的心声,而这份心意至今未变!
亲爱的,我们梦寐以求的日子终于到来
当我们在洁白祭坛前,许下爱的誓言。
何等欢欣时刻!疑虑恐惧尽消散
亲爱的,让我们在誓言中增添这句:
副歌
彼此相守,同为主而活
亲爱的,心爱的人,让天使见证
甜蜜誓言永不背弃
彼此相守,同为主而活
爱侣啊,我们将携手同行,无论晴雨,
泪与笑交织,无惧前路,
幸福的光环将加冕每个流逝的日子,
直至天国光芒闪耀,召唤我们远行。
改编自约翰·彼得森《彼此相守》
